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目標的運行機制,通過校企合作能夠實現雙方的協調發展,從企業的需求視角分析,校企合作對企業的積極影響是十分明顯的,雖然在雙方合作過程中也有一些潛在的風險,但是利大于弊,應該推廣,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二是有利于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三是對企業人力資源儲備的影響;四是對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有明顯影響。目前朝陽華興萬達輪胎有限公司與沈陽化工大學等多所大學達成長期戰略合作計劃。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要立足于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要密切聯系行業企業,加強校企合作,這就要求高等院校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劃,本著建設主體多元化的原則,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實現雙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校企合作,對企業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校企合作,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從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機構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成就、新技術退出,但是這些科研成果往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轉化為經濟效益,其主要原因是企業和學校、科研機構聯系不緊密,合作較少,雙方互不了解,使得技術推廣難度大。隨著現在社會競爭的加強,企業要發展、要提高經濟效益,就要縮短技術創新的時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開展技術創新和產品變革已經成為企業維持和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單純依靠企業自身積累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因此通過相互間合作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選擇。
校企合作,能夠比較輕易的解決這個問題。校企合作從技術層面看,學校有技術力量但是經費不足;企業經費充足,但是技術欠缺。雙方合作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校企合作首先能夠縮短技術研發的周期,快速將新技術、新成果推向市場,有效的降低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的經濟投入,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校企合作也可以提高創新效率,在雙方合作的過程中可以實現資源的合理優化,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雙方的優勢,避免各自的劣勢,實現早出成果。另外校企合作能夠有效的實現降低風險,實現風險分擔。一般來說,技術創新是有風險的,在技術研發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困難,如經費不足、內容龐雜、周期延長等,而雙方合作,各自降低成本,分散風險,對于合作的雙方來說,都是利大于弊。
(2)校企合作有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什么是企業競爭力,概括來說,主要指一個企業能夠比其他企業更有效的向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并獲得盈利和自身發展的綜合素質。它的核心層次包括企業文化、企業形象、創新能力、企業特色、全球化發展目標等。
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涉及方方面面因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力資源是最具有決定作用的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有幾類人才是社會十分需要的,即管理人才、研發人才、營銷人才。而學校正好有人才資源這個巨大的優勢可以提供。通過校企合作,學??梢约逼髽I所急,為其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蛘哚槍ζ髽I的實際情況,調整辦學思路和專業設置,培養社會急需人才,以提高自己學校的知名度和學生的就業率。企業可以通過“量身定做”的行事優先從學校得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可以輸送員工到學校進行就業再培訓,甚至通過合作的形式來通過學校培養自己需要的專門人才,有了人力資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得到提升,未來的社會競爭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3)校企合作對企業人力資源儲備有積極的影響。幾近幾年來,中國逐步進入老年社會,人才缺乏問題開始顯現,一方面“有業無人,有人無業”、“有單不敢接,有錢不敢賺”現象不僅影響企業的發展,也限制了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面市場卻在逐步擴大,企業仍需發展?,F在,行業企業普遍認識到人才資源的競爭已逐步超過物質資源、金融資源的競爭而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資源。
只有擁有高素質的人才,才能打造一流企業。企業間的競爭, 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對于一個企業而言,人才儲備不足,從小的方面看,沒有大量工作在一線的藍領員工,生產就無法開展。生產計劃不能完成,輕則會減慢企業發展速度,重則企業可能會被競爭對手打敗。因此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以及創新績效的改進,要求企業增加投入、引進各類人才。人力資源的發展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企業只有以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才能打造一流的企業。從2010年以來,我國每年有約六百萬左右的畢業生走出高校,進入社會,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是社會共同關注的一大難題,而企業往往招聘不到自己合適的員工,怎么將數目龐大的畢業生轉化為自己的員工,納入企業人才儲備體系呢?校企合作可以輕松的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雙方合作,企業可以從學校接納自己急需的人才,或者針對具體崗位提前對預備人才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和鍛煉,使他們在畢業后能夠快速上崗,保證企業正常的生產和發展。校企合作能夠將雙方的需求合理結合,促進雙贏。
(4)校企合作對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有明顯影響。從現實來看,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是經濟效益,企業只有盈利才能發展。而影響經濟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產品、成本、資金、技術、人才等。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企業往往會遇到技術、人員等方面的難題,如果僅僅依靠自己,解決問題有一定難度或者周期過長,影響企業的績效。這就需要和高等院校進行合作,來解決自己的實際困難。
從學校來說,它可以成為企業提供相對較廉價的學生勞動力,從而使企業能降低成本,從而使企業能降低成本,而學生通過長時間的在校學習,一般都掌握有一定的技術,學生到企業去頂崗實習,既可以鍛煉自己,也可以發揮技術優勢,幫助企業提高利潤。校企合作,學校還可以為企業提供較強的師資隊伍,老師通過 帶隊實習、檢查指導等形式,參與企業生產,能夠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技術、人員兩個難題的解決,自然帶動經濟效益的提升。
校企合作,對學校來說,實現了工學結合,使學校能夠為社會提供優秀畢業生,同時自己的技術得到社會認可,學校能夠發展壯大。從企業來說,校企合作,能夠使企業得到比較優秀的人才、先進的技術,從而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